古琴泰斗 · 龚一
龚一,一个以古琴演奏、教学、研究为终身职业的琴人。龚一出生于江苏启东,1957年至1966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、本科古琴专业。先后师承张正吟、张子谦、顾梅羹、刘景韶等12位琴家。毕业后曾在上海电影乐团、上海交响乐团、上海民族乐团工作,并兼教学于上海音乐学院。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。经60年的学习与艺术实践,在演奏、教学、研究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与体会,录有10余张古琴独奏专辑;编著有《古琴演奏法》《古琴新谱》两本着作,以及《琴乐探微——龚一古琴六十年供奉》DVD教学片;参与了主编古琴考级教材(古琴曲集)(主编:李祥霆、龚一)。
曾获1984——1985年上海文学艺术奖;
专辑唱片《琴语》获《中国金唱片奖》(2003——2005);
2008年由文化部授予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(古琴艺术)代表性传承人》证书;
2012年12月唱片《龚一古琴》获得全球华语金曲2012年度最佳民乐专辑奖;
2013年12月唱片《龚一古琴》获得第九届十大发烧唱片榜年度最佳古琴演奏专辑奖。
古琴大师 · 李禹賢
1937年生,山东桓台人,号劲草,又号琴童,2011年8月31日17时整于福州武警总医院辞世,享年75岁。 十六岁习琴,启蒙于国画家、古琴教育家张正吟先生(张正吟的古琴造诣高深,但他一生中只收了三名弟子,分别是李禹贤、龚一、马杰。),后受业于琴家夏一峰先生,195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,师从古琴大师刘景韶先生、张子谦先生,并私淑管平湖先生,后执教于福建省艺术学校。文革后,李禹贤先生曾走遍福建全省,去寻找、搜集古琴谱,抢救了许多几近失传的古琴谱,为古琴传承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1982年,由李禹贤先生打谱演奏的闽派古琴经典曲目《风云际会》一亮相就得到了满堂彩,在1983年的全国古琴打谱会议上,此曲再次引起巨大反响。几十年来,由于李禹贤先生的不懈耕耘,福建古琴在古琴界已占有重要地位,为古琴的传承保护起了巨大的作用。
国乐大师 · 方锦龙
方锦龙是享有盛誉的国乐艺术家、乐器收藏家、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,能演奏上百种乐器的民族音乐家;“芳华十八”时尚国乐团创始人,他根据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代五弦琵琶,把失传千年的“乐器之王”五弦琵琶成功恢复和改良成符合当今审美的当代五弦琵琶家,以多元、创新方式展现传统音乐魅力,被誉为“以无法为有法,惟独秀于诸家”的传统文化守望者。方锦龙以传统国乐接轨流行音乐,启发、引导、带动了一大批年轻观众了解传统文化,爱上国乐,在青少年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。2020年7月28日,《人民日报》“人民时评”文章《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》,充分肯定、赞扬了方锦龙等一批艺术家推动了传统艺术的“破圈”。2021年方锦龙出席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,央视官方媒体对他冠以“一代国乐大师”美誉。
古琴大师 · 李祥霆
李祥霆,滿族,精於琴,簫,詩,書,畫及即興演奏即興吟唱。1940年出生,1957年起學古琴和書畫。現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、北京古琴研究會副會長、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、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、美國《北美琴社》顧問、倫敦《幽蘭琴社》藝術指導,《澳門古琴研究會》名譽會長。1963年以來李祥霆教授學生五百多人,分佈在世界各地。除在國內演出,還曾多次到英國、法國、德國、美國、日本等十多國家及香港臺灣地區演出,其中有四十多場獨奏音樂會,並在劍橋、牛津、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等一些大學作學術演講。1989年3月到英國劍橋大學作古琴即興演奏研究,1990年起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音樂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員,教授古琴和洞簫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、英國、法國國家電臺多次廣播其古琴專題音樂節目。在國內外出版有個人專輯:《李祥霆古琴藝術》、《唐人詩意》、《宋人詞意》、《元曲古韻》、《睡蓮》以及與美國音樂節即興重奏。1999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選為《二十世紀傑出人物》。2007年被文化部認定為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古琴藝術)代表性傳承人”。
昆曲艺术家 · 顾卫英
顾卫英,国家一级演员,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硕士,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。主工昆曲闺门旦、正旦,先得“继”字辈老艺术家柳继雁先生启蒙,2003年拜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为师、同事也深得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静娴之真传。并先后师承了张洵澎、梁谷音、沈世华、林萍等昆剧名家。顾卫英外表娟秀、内里柔美;气质温婉端庄,娴雅高贵;嗓音清丽柔婉、圆润优美;唱腔规范典雅、甘醇有味;表演细腻传神、自然清新、功底深厚、内涵丰富,将昆曲之古典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成功塑造并刻画了许多不同阶层与不同类型的古典女性形象。常演昆曲剧目及其人物有:《牡丹亭》中的杜丽娘、《长生殿》中的杨玉环、《玉簪记》中的陈妙常、《白蛇传》中的白素贞、《烂柯山》中的崔氏、《蝴蝶梦》中的田氏等。顾卫英现职于中国戏曲学院,多年来除教授学生传统中国戏剧外,还主演了多个舞台角色在日本、德国、法国、美国、港、澳、台等国家和地区巡演,并获得包括两届“红梅奖”在内的各类专业奖多项。为昆曲艺术的承传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。